top of page

《人類群星閃耀時》閱讀報告:身為歷史宅,柳應廷/小克/Carl叔叔的歌比Stefan Zweig的書更打動我(二之一)

趙雲

2021年10月23日

(呢排真係好忙,日日工作11小時,多謝大家仲follow緊一個一星期都唔update一次的page……痴線Jer哥點解你呢張相咁靚仔)

—————————————————————————————-

看罷《人類群星閃耀時》全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跟歌曲的意思完全不一樣!」所以以下的問題是給小克的:為何挑這本書作為歌詞或歌名的參考?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書名由德文原文書名直譯,1927年出版,第一版只有五個故事,後來再版增潤成14個,英文譯本比較直白就叫作Decisive Moments in History 。活躍於20世紀初的奧地利作家Stefan Zweig是當時全世界最被廣泛翻譯的作者之一。但沉寂半個世紀以後,才隨著90年代英譯本重新出版而再度被人記起。我翻著這14個故事,心裡不斷思疑,Stefan Zweig挑了歷史上14位名人生命其中一章的故事來寫,當中貫穿的精神、他想傳達的史觀是什麼?


他自己在序中這樣寫:「所有非凡之事都需要蘊釀,一個民族總是上百萬人中才湧現一位天才,世界總是在荒疏了漫長的無謂時光後,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才登場……它們平日優哉悠哉按部就班地進行,卻在一個決定一切的時刻,一個決絕的肯定或否定的時刻,一個對眾生來說,無法逆轉的或早或晚的時刻,聚集在一起。這一時刻決定了個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人類的命運。」


這14個故事是:


1. 拿破崙將領導權交到一位平庸的軍官手上,在滑鐵盧戰役中大敗

2. John Sutter 在加州發現金礦引起淘金熱,自己卻破產及精神崩潰

3. 欲成為征服南極第一人的Robert Scott功虧一簣

4. 德國大文豪歌德70多歲愛上17歲少女,寫成不朽情詩

5. 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刑場逃過一劫,經歷生死後寫成傳世巨著

6. Vasco Núñez de Balboa 的狂妄個性助他成為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歐洲人

7. 將領穆罕默德二世領導鄂圖曼,同時在一個巧合的加持下,1453年攻下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8. 作曲家韓德爾從中風絕境逢生,走上創作高峰

9. 馬賽曲的誕生

10. 企業家Cyrus W. Field在無人看好下首度鋪設橫跨大西洋電纜

11.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成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劇本最後一幕

12. 1919年流亡的列寧登上火車回國領導俄國共產主義革命

13. 羅馬共和國思想家西塞羅晚年思想改變

14. 美國總統威爾遜領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締結和約失敗


以上14個嚴格來說有多少是改變歷史走向的事件?滑鐵盧戰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跨大西洋電纜等肯定是,但西塞羅放棄政治專注哲學創作和韓德爾創作《彌塞亞〉等,他們的精神與傑作自是塊寶,但要說是決定民族存亡和人類命運還需要更多證明。


更有趣的是,Stefan Zweig挑的都不盡是「成功」的故事,例如當中有功虧一簣甚至戰死沙場,有賠掉整個王國,有被自己的「偉業」害至家破人亡,這樣的選材其實未必夠貼題,因為當中他們未必在「閃耀」,但一件事的成敗又如豈是即時的結果能量度?例如書中將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時描繪成偉大將領加上個人意志的功績,看來是個偉人無誤,但當時全個歐洲即基督教世界,因為君士坦丁堡這個宗教和歐洲精神重地落入穆斯林手上以為是文明崩潰;另一方面穆罕默德二世入城後默許軍隊肆意屠殺,破壞部分基督教的文明寶藏;但你也可以說是他的鄂圖曼帝國,重燃了君士坦丁堡這個偉大歷史名城(後改稱伊斯坦堡)的榮光,並超前時代地建立一個對多民族和宗教(相對地)包容的帝國。歷史中的成敗,不是一場戰役的結果能定義。


所以我不斷思考,Stefan Zweig選的故事與其說是人類,不如說是名人(也不一定是偉人),其實也不一定是在閃耀。中文版每章只有十多至三十多頁長不等,以這樣集中在一個人的一瞬間(當中也有一些是關於一個人十多二十年的事),注定是將歷史發展去脈絡;Stefan Zweig這種以散文或文學寫作向度寫作歷史,容易將主角的個性和一些瞬間變得浪漫神秘而吸引讀者,但也看不到Stefan Zweig所說的歷史的力量。他寫Cyrus W. Field鋪設橫跨大西洋電纜的故事在這方面反而是個例外。


鋪設橫跨大西洋電纜,讓歐洲和美洲能通訊自然是科技進展的里程碑,他集中寫Cyrus Field如何有先見之明同時力排眾議,堅定地投資這項無人看好的技術,但有數句側寫這項創舉背後,其實受惠於很多同時代的科技發展,更重要的是人類建設現代社會後,首次接觸到電力以後的短短幾十年,社會和生活的變化有多大,所以對電力應用的追求甚殷,令Cyrus Field的夢想在十年來不再變得狂妄和遙不可及。

追蹤柳應廷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追蹤柳應廷歌迷會

  •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追蹤柳應廷音樂大渡海

  • Instagram
  • YouTub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