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LE HK
2021年12月24日
誰都青春過,誰都做過夢,但並非每個人都有幸實現青春時的夢想。
無怪乎,當 2018 年普羅大眾觀看 ViuTV 首屆《全民造星》選秀節目,目擊 12 子懷抱不同憧憬,揮灑熱血與淚水,到經歷連場篩選後終於組成男團 MIRROR,再帶着首支跳唱團歌〈一秒間〉浩浩蕩蕩殺入樂壇, 三年間以〈 BOSS 〉及三周年紀念作〈 All In One 〉等逐點蛻變,同時分別發展演戲及綜藝等才能之時, 竟會掀起一場久違的「追星潮」—— 皆因 MIRROR 果真「如鏡」映照出追夢的美好, 也讓觀者想念起曾經年少輕狂的自己。惟一鏡亦反照萬象。MIRROR 的 1 2 子坦率表示,告別「素人」及「新人」備受包容的階段,真正以「 歌者 」( 或演藝人 )之姿遊走各方舞台,開始承受來自業界的專業考驗、樂迷加倍的期待、 四方八面的批評或輿論,以至內心的連場自我詰問,不期然各有壓力與疑問。 萬事本乎初心。新年之始,MIRROR12子共同回到結緣的「音樂」起點,跟《ELLE》讀者暢談各自受音樂啟蒙的故事,以及種種創作視野和想望 —— 此刻可以預見未來,未來也是當下的鏡像。

伴你感受 MIRROR「忙碌的一天」 歌者在台上的光鮮亮眼,全是台下一招一式的鍛鍊換來,奈何鏡頭外的細碎不易被看見。《ELLE》編輯及攝影組是次有緣以文字與影像作嚮導,引領各位鏡粉走進清水灣製片廠,感受 MIRROR 忙碌的一天。當日約清晨 8時許 ,MIRROR、 經理人花姐(黃慧君)及梳化服團隊等準時抵達攝影棚。 首段平面拍攝時間,「教主」Anson Lo(盧瀚霆)、Edan(呂爵安)、Tiger(邱傲然)和 Alton(王智德)先於 A 棚按攝影師指導進行拍攝;Ian(陳卓賢)、Jeremy(李駿傑)、Frankie(陳瑞輝)及Jer(柳應廷)同步 於 B棚錄製影片;排程較後的姜濤、正副隊長 Lokman(楊樂文)及 Anson Kong(AK 江𤒹生)及邱士縉(Stanley)亦已到場造型 。 這年來,成員們忙於各自工作,難得聚首, 見面時均表現雀躍,時而調皮躲於隊員身後整蠱做怪,時而攬頭攬頸互相逗笑或唱歌搞氣氛,現場彌漫一股少年人的朝氣。
緊密的採訪流程之間,MIRROR 12 子相當珍惜訪談的機會。即使受時間所限,12 人未能同時受訪,必須因應即場拍攝進程再作調配,分批以單人訪、雙人訪或三人訪形式傾談,部分人甚至為了趕往另一些工作場地,需要先行完成拍攝及提早離場,再於隔日透過電話訪談補充答案。但他們都不太介意以哪種形式受訪,亦樂於就不同組合形式,跟夥伴們互動及交流,同時亦希望透過文字記錄當下心聲,讓鏡粉們進一步了解他們跟團隊的所思所感。眾人還不約而同地笑說,「MIRROR 有 12 個人有何好處?就是百變又靈活。齊人時會熱熱鬧鬧,分組時跳脫精靈,獨立工作時亦能好好自處。總之不怕應付日常變化,也願意互相補位、互相協調,就是團隊精神的所在。」
音樂是開啟想像的鑰匙

頻密日程之間善用空檔,陽光男孩Stanley 主動提議到攝影棚後可見明媚日光的空地訪談。「時勢及疫情無常,MIRROR 卻順利度過三年,獲廣大粉絲愛戴、業界認可,於香港樂壇慢慢找到位置,團隊默契也成熟了,各有強項又互補長短,是奇蹟般的幸運。」Stanley 有感而發,得着非必然,反思如何做好本分回報厚愛。「創作必須由心而發 。不時思考甚麼音樂最觸動自己 ? 或因我是舞者出身 ,較偏好 Funk、Groove 音樂,可隨節奏律動身體,也特別欣賞如美國唱作人 Bruno Mars,將傳統與前衞元素結合成舞曲,牽引聽者的情感變化;有時到外地如台灣工作,又常聽當地音樂、參加不同音樂 派對,認識新風潮。」Stanley亦關心廣東歌發展,「聽不同歌曲會想起不同時代。談及成長的90至千禧年,聯想到四大天王、陳奕迅和 Twins 等作品,反之亦然。尤其 Eason 的歌,陪伴長大。還記得中學唱 K,好喜歡點sidetrack,像洪卓立的〈彌敦道〉是個人熱播。也有不少好歌,適合清早醒來靜靜喝咖啡、獨自走在街頭,或不同生活場景中細聽,各自會勾起心底的回憶。」
成為樂壇一員,Stanley 進一步發現廣東歌之精妙,「曲詞很難處理!廣東話發聲獨特、詞彙豐 富,曲式及意象變化萬千,難怪曾深受世界各地的樂迷喜愛。但因不易創作或演唱,其發展有過困 難及低谷。我們不必太氣餒,有危才有機,或許是機會開創新局吧?」除了守住在 MIRROR 當中善於協調的崗位 , 他亦想活用戲劇經驗 ,「 看日後有否機會為參演劇集唱主題曲或參與舞台劇等。 結合聲畫與演出技藝,可昇華音樂的層次,引發觀眾的共鳴,這是我心中具啟發性的作品。願以音樂 陪伴樂迷度過愉快或難過的時光,也如鑰匙開啟生命的無窮想像。」
赤誠地「做自己」的音樂

音樂這門匙,將 MIRROR 引進意想不到的領域。副隊長 AK 回想前年「叱咤樂壇生力軍」風波後推出單曲〈黑之呼吸〉,誠實表達愛音樂的純粹 ; 經歷真人騷《調教你MIRROR》 後跟隊友變熟落,又合力完成談「團結」精神的團歌〈All In One〉,「從稚嫩到成熟、被質疑到被接受、感壓力到懂放鬆,三年來我們共同經歷了一趟奇妙旅程。我也重新思考做喜歡的歌曲、為世界帶來善意,已是音樂的價值所在。」
相較平淡無火花,AK 相信男孩之間的磨合很特別,「比起收埋扮無事,將感想攤出來講清楚,齊齊闖過、跌過、爭執過,再坦然面對,反而更有力量克服難關,也帶來良性的進步,如梁祖堯於《調教你MIRROR》說我們『執返來』也有『執返來』的緣分,我期待跟大家迎接新衝擊,一起被打磨成獨一無二,卻又可互相融和的歌手。」眾子期盼將「情」化成作品激勵同路人 。「我們想儲歌做新專輯,盡樂 壇一分子的本分推動廣東歌;紅館騷也是目標之一,雖未有定案,但希望踏足殿堂,用音樂連結樂迷;個人也想練 好樂理,做創作專輯回饋大家。」AK 憶起小時候來自廣東歌的感動,「細個最愛坐定定看頒獎典禮、追音樂節目,第一個偶像是謝霆峰,看《撻出愛火花》聽他唱主題曲及插曲,好聽又有型, 還受影響去學結他,再慢慢愛上音樂。後來又留意歐美日韓歌曲,萌生做唱作人的願望。」
「音樂甚至治好我的毛病。」AK 說,「小時候過度活躍,要看醫生和食藥,難以專注做事。遇上音樂後,我找到平靜心神及表達情緒的渠道,不再懶散或無目標地生活。」新單曲〈三個字〉寄 託 這 心 情 ,「 每首歌的靈感都來自真實觀察,想鼓勵聽者自由代入『對唔住、多謝你、我愛你 』等形容詞 , 願人人在歌中得到鼓勵 。」談到2022 年或更遠的未來,他笑說「做自己」按部就班前進就好,「希望日後的作品,不僅講 MIRROR、講自己,也有機會跟不同領域的人合作。」甚至無妨大膽幻想,「如果可跳出香港,跟偶像 BIGBANG 的太陽合唱,是終極宏願之一!」
團結可貴在於和而不同

敢幻想,或可闖到意外之境。2013年曾因《狂舞派》電影訪問,跟當時舞者兼演員 Lokman 跑到觀塘工廈的天台做訪問,沒料到事隔多年大家重遇之時,他已擔上 MIRROR 隊長的重任,以跳唱男團身份奮戰。「那時我都以為往後主力跳舞或演戲,沒想到因《造星》改寫前路,又試過跟隊友做 Sammi 演唱會嘉賓上紅館,又參與過各類演出 ⋯⋯ 際遇多玄妙!」Lokman 驚喜的說。跟 Lokman 同受訪、最年輕的 Tiger 點頭,「三年多前,我還是學生、喜歡跳拉丁舞,也想從事演藝,打算做PA(助製)入行。誰知誤打誤撞卻去了《造星》、入了MIRROR,來到全新的音樂領域,不可思議。」
發展縱神奇,但現實難關不可避。憶想來時路,相對年長及成熟的 Lokman 不諱言也有過適應期,「我本非唱家班,出道前甚至避唱歌,說不擔心都難(笑)。現在還要做隊長協調日常,更多壓力。畢竟隊友的背景、基礎、性格大不同,起初即使相識也仍陌生,又得面對外間或友善或嚴厲的評價等。別說他們不安,我都疑惑怎去帶領團隊前進,怎樣負起『補底擔當』責任?認真中寬容但寬容中又認真?」
可幸,Lokman 說眾人擁抱「做好 MIRROR」共同心願,「三年來,我們不斷嘗試拋開慣性,破除屏障,主動提問,互相尊重,共同尋找解難方法。」突發的疫情也強化向心力, 「剛成軍熱熱鬧鬧,但防疫的2020年展演停擺,隊友又陸續嘗試新發展,齊人玩樂和工作的時間變得少了,或次次緊湊,人人都略有孤單。但亦多得孤單感,使我們加倍珍惜一起 『WeWe 嘩嘩』的快樂,願意在表演及舞台上互相補位。像我強跳舞就跳多點、他們靚聲又發揮多些,各自拿捏到存在的位置,也發現人人不一致卻互補互撐,正是團結的可貴。」個性冷靜又沉穩的 Tiger 認同,「爭議和表達必須有,否則無法互相理解。總之大前提是目標一致、為件事好,怎樣爭拗都有凝聚力。」
聽見音樂裡的真性情

軍心穩定,兩人均想專注提升個人的音樂技藝,發掘不一樣的自己再助益團隊。「音樂監製說我把聲好用, 最啱墊底 ( 笑 ), 似環境聲可平衡各人聲部。」Lokman 分享,「另外,我都會探究自己喜歡哪類音樂?或因跳 Pop & Lock 影響,鍾意 Funk、Disco Funk、Hip Hop,常如野兔走在森林,直覺地被結他、Bass 等聲調吸引。」Tiger 回應,「好得意,我都留意到同一首歌12個人聽到的都不同,有的留意節奏,有的留意歌詞,我會被結他或人聲之類吸引。」哪些音樂曾令他倆格外難忘?Lokman 提起第一代「韓流襲港」代表朴志胤的〈成人禮〉,「 那時跟舞者朋友日練夜練,去不同社區中心出騷跳唱這首歌,回憶很美好。或許我喜歡團隊合作、歌舞合一是受此啟發?」Tiger 則想起,「細個爸爸開車,我坐後座看電視, 第一次看到Michael Jackson〈Billie Jean〉的舞蹈演出,超震撼,明明未識跳舞都自行上網找『How To Do the Moonwalk?』的影片想模仿舞步!」

潛移默化下,兩人對音樂事業迸發豐富的想像。「入行後,我們都多了留意香港音樂生態,好奇創作、錄製的架構和流程,喜歡欣賞歌詞和表演元素的融會,怎去鋪陳故事及轉化 情緒。像〈黑之呼吸〉聽到 AK 真性情、林家謙的詞感染力強、RubberBand 充滿力量,引發我未來跟不同單位合作的渴望。另外,我亦夢想創作多元化,結合現代舞、拉丁舞或街舞的演出,讓公眾認識音樂和舞蹈的微妙關係。」Lokman 解說。
Tiger 有感,「音樂關乎情緒。開心去 party、disco 會聽歌,不開心匿在房裡都會聽歌,人類時刻需要音樂。至於我,近年喜歡欣賞歌中情感,像陳蕾、方皓玟的音樂、現場演出都觸動自己的神經。希望有一天,我都可滲透個人情感、想法及喜歡的演藝元素於音樂作品中,或希望可以演出一次 MV,別人或自己的作品都可以。不知道將來有人聽到 MIRROR 或我的音樂,會否像我們現在聽到〈明星〉般想起故人、想起這時代?」
MIRROR 中現時擁有多首個人單曲的 Anson Lo 和 Jer,對跳唱與曲詞的領會也較深刻。Anson除了歌曲〈Megahit〉等 , 又參演了港版 《大叔的愛》劇集及首部電影《假冒女團》,人氣急升成團中焦點,背負各界額外的寄望,「講起各大頒獎禮的競賽、入紙紅館爭取演唱會等,大眾的反應比我或隊友更緊張。感恩之餘,不無壓力。真心多謝由《造星》起持續愛護我的粉絲,共構那麼多美好的回憶及作品,但同時我自覺離心中『最佳標準』尚遠,也疑慮入行三年,不再是新人又談不上資深,行內九成音樂人比自己優秀,當下我真的夠好嗎?」Anson Lo 撫心自問。
「我相信 MIRROR 成員都是閃亮的星星,分開可以耀眼、聚合亦可璀璨!」Jer 引用新曲 〈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光芒意象給 Anson 打氣。達觀多少啟發自其愛音樂的初心,「為何我想做音樂?因為曾被感動。從小浸淫於音樂氛圍,廣東歌鍾意聽 Supper Moment、Mr. 和 Eason;外國愛聽 Band Sound 如 One OK Rock 等。人生不同階段聽的音樂,伴隨我經歷喜怒哀樂。畢業後初踏職場,跟同學及 band 友分散,只剩下自己繼續為音樂掙扎,聽到〈昨天〉和〈小伙子〉就會感觸到喊,但過後卻又可解悶解憂,重拾動力,非常神奇。」當 Jer 成為歌手,「目標清晰,不是『做矢志拎獎的音樂』,而是渴望『做療癒人心的音 樂』。由 MIRROR 的九首團歌齊去熱血追夢、到『重生』系列跟曲詞編監王雙駿、小克和吳林峰因創作成朋友,以及收到樂迷的不同迴響,我領悟音樂連結世界的魔力,亦好開心、好滿足,不太在意有否獎項作肯定。」
願可繼續享受純粹

聽罷 Jer 分享,Anson 放鬆一笑。「我也想起純粹地享受音樂的美好。童年時嗲哋、媽咪鍾意買雜錦 CD,播經典英文歌、日文歌給我欣賞,成長後每次聽到 The Bangles 的〈Eternal Flame〉,腦海自然 記起家裡的溫馨和父母的愛(微 笑);或聽到 Avril Lavigne、Mariah Carey 及 Justin Timberlake 的歌,會想起學舞時的青春記憶。」現在他做音樂也重視作品的內涵必須真誠,「我的歌參照真實的感受與思考,想傳遞自己對跳唱的熱誠,不怕直視出道後遭網絡攻擊與欺凌,或回憶成長的戀愛往事等,總之圍繞個人生活而來。」
步向「守業」新階段,兩人均期望跟 MIRROR 更上一層樓。「以前常跟家人逛公園,看男女老幼或賞 花、或運動、或休憩,風景好繽紛和舒服,會想像 MIRROR 也是大花園,12 個人像滿園芬芳的花草樹木各展生命力,但匯集又可滋養大眾。」Anson 不敢妄言為香港音樂貢獻甚麼,「至少我想敢於突破、忠 於本分。講真,入行以來從沒自覺『好得』,甚至當別人讚『你得呀,多 fans、多廣告』,又更虛怯。 因為深知 2021 年幸運地比前一年忙碌,多了機會及可能,但某程度上自己唱歌堂不及之前頻密、對唱歌要求不夠之前高,個人表現暗中略有退步。新一年要加緊自我督促,繼續拓展演戲興趣以外,也不忘專注音樂、試做喜歡的 Retro 作品,或加強對歌曲主題的探索。」至於 Jer,看畢電影《Bohemian Rhapsody》,深被 Queen 主音 Freddie Mercury 至死不休的音樂魂打動,「雖然沒機會跟傳奇合作,但我們可學習其精神。新一年想做更多結合音樂、影像或不同元素的音樂作品,向前人致敬、也推動廣東歌文化。」這時 Anson 帶點害羞地分享小心願,「嗯,或說是幻想 ⋯⋯ 我跟花姐提過,有生之年,如果可跟郭富城同台表演就好!(請他做紅館嘉賓嘛!)哈哈, 他那麼忙未必有時間吧?若然可同跳一曲,真是人生壯舉,郭富城不只是香港的跳唱偶像代表,也是舞台與時尚指標,更是我心中典範!」
繼續求進不負支持

若論誰是「繁忙擔當」,Edan或屬頭幾名。全情投入新劇《i.SWIM》拍攝的他,挑戰人體極限、將近40多小時沒睡的情況下受訪,言談間卻不顯半點倦容,叫人驚訝。「我是那種做喜愛的事情、越做越忘形的人。」Edan說。搏到盡,因不想辜負萬千期望。平日在綜藝節目《膠戰》搞笑萬分的Edan,一談到音樂立刻非常鄭重,「沒有香港樂壇就沒有MIRROR。三年間,從《造星》到跟不同單位合作,所有台前幕後、鏡粉都給予MIRROR成長空間,讓稚嫩的我可自在探索;自己也多了留意本地樂壇動向,想跟同業一起努力,珍惜良性的互動。」
珍重,因得來不易。別看 Edan 去年推出四首單曲〈E先生連環不幸事件〉、〈小諧星〉、〈一表人才〉及〈My Apple Pie〉,收穫滿滿。「年初公司建議 solo,只打算做一兩首歌,自己都只求做好眼前作品,不敢想點播率或獎項等。沒想到〈E先生〉成績不錯,公司順勢多做兩首歌,好開心。」他喜悅地回憶,「記得小學四、五年級,我好鍾意鄧麗欣的〈電燈膽〉和張敬軒的〈酷愛〉,前者是第一個手機鈴聲,後者那句『愛愛愛』好入腦,是廣東歌的啟蒙。」料不到,如今自己卻有幸先跟 Stephy 合演劇集,再跟軒仔競逐「叱咤我最喜愛男歌手」,夢幻到不行。多謝各界賞識,Edan 亦檢視跟廣東歌的關係,「以前我較常聽國語歌,如周杰倫的台式情歌,或 BTS、BIGBANG、EXO 等韓國 Band,不夠關心香港音樂。成為歌手,聽過外界評價我唱歌方面『唔好聽、咬字差、情感弱』等,自知要繼續改進。跟台灣歌手邱鋒澤合作〈一表人才〉(粵)和〈年青有為〉(國)是不錯體驗,我有追看鋒澤《娛樂百分百》的綜藝環節『凹嗚狼人殺』,收到他發訊息邀請合作,非常興奮。感激作曲林奕匡、監製 Edward Chan、黃兆銘及張暐弘 Hoong、詞人黃偉文群策群力,因應我倆的唱腔及兩地文化,做出一曲兩詞之作,聽到曲中四手聯彈部分、可跟華語樂迷分享廣東歌,又首次唱國語歌,一次滿足多個跨領域交流的心願,感恩。未來會如姜濤所說『用作品說話』,提升自己、不負支持。」